查看原文
其他

寒门博士把苦难写成发光的诗,我却仍要读成锐利的杂文

将爷 人格志 2021-05-08

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






文丨将爷



大家好,我是老将!

早在几天前,我就看过那篇寒门博士的“致谢”了,觉得那就是中国成人版的落泪是金,能击穿所有遭遇过类似经历的灵魂。

我没有在第一时间写这件事,因为这些天,我都是在写苦难。

从大货车司机自杀,到现实版“活着”,再到大凉山的孩子,我最近写的文章色调太黯淡了,笔调太悲情了。

所以,在看到寒门博士这篇苦难回忆时,我就收笔了,不敢再写了,我怕收不住力度。

很多人一定会奇怪,认为这个博士不是很励志吗,不是很感动人吗,老将你为何还要从中读出悲情呢?

我当然是非常感动的,这个叫黄国平的博士,不仅很多苦难经历是我过去人生的翻版,而且他最后完成的人生成功转身,就是我现在念兹在兹的“个人实现”最完美的样本。

从这个意义讲,我对这个寒门博士的不止有共鸣感,更有同理心。

但是,越是推心置腹,越是推己及人,我在冷静下来后,再观照这样的人生,我越不能把苦难写成感动,把残忍只是简单列为励志。

是的,对这件事,请原谅我不能只看到“奋斗”的成功意义,我读出的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时代悲情,仍然是一种强大的社会警示。

前几天,我在文章中曾引用过余华的这句话:

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。

活着就是活着,苦难就苦难,悲情就悲情,所有后来者赋丽的宏大意义,对于个体处于某个时间节点的生命来说,往往都是虚妄和虚空。

今天,我仔细看了很多关于这个寒门博士的后续报道,特别是四川当地的红星新闻与封面新闻,在最大程度地复原黄国平的中小学人生。

看完后,我觉得简单以“感动”两个字形容这样的人生,真的太轻慢了。

从某种意义讲,黄国平的那段人生,就是灾难,是无比惨烈的逃生。他曾经的生活,要远比文字表达出来的更真实更残酷更具伤害力。

事实上,黄国平“致谢”中这些感动着无数人的悲惨命运,也只是他苦难人生的冰山一脚。

今天,黄国平表示,网络流传的致谢,是被人节选后发布到网上的。为此,他公布了致谢完整版本。

(隐私相关的敏感信息已被隐藏)
↓↓↓
煤油灯下写作业
下雨时竹笋壳塞瓦缝
半夜被狗和蛇追落入水里
用于维持生计的黄鳝被偷卖
母亲在十二岁时离家
学费没交,黄鳝却被父亲偷卖了,然后买了肉和酒
坐两个小时的大巴到县城
……

即便是将身心融入这样简单的生活情境,我们都一定能感受到:

每一分一毛都是少年背负,每一日一夜都是人间煎熬,每一个挣扎都是一次险境,每一次突围都是一次幸运。

这只是他自己言述出的简略经历。在今天,他的亲朋师友还补叙了更多的苦难:

他当时从学校放假回来,我去他屋里一看,老鼠在土墙上打了一个洞,泥巴都落到他床上。
他高三暑假已会编程挣生活费了。
他读完博士回来,穿着依旧很朴素。走在外面被人看到了,有人私下嘀咕说“还说那个娃儿是读了博士回来的哦,没想到穿成那样(很朴素)。
……

我不想重复太多这样的苦难细节,那些依据黄国平现在的成功,就轻言“寒门出贵子”的人,这样的感动,其实是很廉价的。


很多人说,黄国平把苦难写成诗,说成是寒门榜样:


这当然没错。但是,黄国平曾经的人生沉重,又是很多人心是托不起的。

寒门就是寒门,苦难就是苦难,看待这个世界,必须要从普遍性出发,要基于普适的价值观视角。

所以,拿一个极致的孤例,绝对承载不起那些“个体奋斗”与“人生幸福”之间的应然逻辑。

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种苦难的价值,仅仅是为了摧泪而存在的,是为了感动而感动的。悲惨世界的终极意义,只应是消除所有的不公,就是消解所有的冷漠。

其实,即便是现在年入百万的黄国平,在回忆他的人生时,也这样说:

人情冷暖,生离死别,固然让人痛苦与无奈,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。”
“身处命运的漩涡,耗尽心力去争取,那些可能本就是稀松平常的东西,每次转折都显得那么身不由己。

他其实非常清楚,他也曾在希望与绝望之间长久挣扎,人生就如同一根脆弱的稻草,随时就被卷进那样的漩涡,被抛弃在不知名的幽暗地带。

这两天,网上围绕这个博士的人生,人们除了感动,也说出太多的溃败与毁灭的人生。

事实证明,人性在于灾难人生进行博斗过程中,最后结果并不都属于坚强。

像黄国平那样的少年痛苦,没有经历过的人,真不足以谈共情。

老将今天不想贩卖自己的过去,这个公号里知道我少年时光的人太多了,他们曾经看过在寒冬赤脚进入冰河拉网捕鱼的人生。

还有后台我的亲友们都知道,在我那大雪漫卷的故乡,少年的我上学为了不让棉鞋被雪水浸湿,总是穿着露着脚趾的解放胶鞋,从村庄走向遥远的乡镇中学。

前几天,我的一个中学同学打电话说,他和我那时每天早上都在照得见人影的稀饭汤里,想多捞出几粒米。

我的大学同学都知道,整个四年我就是半工半读,看似自尊体面的生活背后,没有人知道我曾为爬楼派发样品几乎折断腿。

从上大学开始,我不但没有用过家里一分钱, 用挣来的钱为母亲看病,拼命撑起那个贫困的家。

说这些,不是想贩卖我的过去,只是想告诉大家,因为曾经历过苦难,因为也仍在拼命努力,我更明白其中的苦涩与沉重,是别人难以测量的。

这些年,每当别人说到我的所谓成功,我内心其实都只承认那是侥幸。

正是因为这个世界不止一个黄国平,而是有太多太多这样的苦难人生,所以,我不能只是为这个人经历苦难后的获得成功,就停留于感动。

我们更应追求的,是让更多人免于这样苦难的恐惧人生。

不止是我出生的那个年代,80年代的黄国平如此,2021的中国孩子,也依然有人在承载着这样的生活重量。

去年,我曾发表过一篇爆款文章,写的就是那个“双黄连之母”,标题就叫《一个北大艺术特长生的多次跨专业逆袭》。

后来因此招致举报构陷,包括此文,也已被迫删除。今天,我就不再重复内容,反正,这个女人到底是怎样才能如此位高权重,把那些顶级学术精英压在身下,苍天有眼,苍天作证,时间会说话。

今天,我想说的是,当时,我在这篇文章里,就写到武汉那个后来出事的女作家写过的一部小说,叫《涂自强的个人悲伤》。


小说的主人公也是个农村孩子,也像黄国平那样,与命运抗争,刻苦努力学习。

后来,涂自强也挤进城市,他自强、乐观、努力,然而,泪水汗水血水付出之后,最终还是被生活拖垮,难以改变命运,病痛悲愤离世。

他是被苦难和不公活活折磨而死的。

青年“徒自强”的最后人生留言是:这只是我的个人悲伤。

真是个人的悲伤吗?在我心中,这就是属于很多年轻人共同的时代忧伤。

今天,我在看待黄国平的“致谢”时,我觉得,这个凤凰男,只是个人成功。

而在涂自强和黄国平中间,就有无数遭受苦难命运踩踏的人生,他们有太多太多的人,已经沉入到泥潭里,偶尔浮现在人们面前,也不愿擦去脸上厚厚的泥巴,让人们看到他们个人凄然的悲伤。

而在这样泥潭之上,又有多少人凭借着所谓的“身体特长”“权势背景”,正在花枝招展,卖弄风骚,或是感叹岁月静好,或是畅谈幸福奋斗?

黄国平最让我感动的,并不是他这个寒门学子多次超越苦难的人生逆袭,而是他自己最后懂得将个体苦难升华为公共情怀:

理想不伟大,只愿年过半百,归来仍是少年,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,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。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,那这辈子就赚了。

是的,在我看来,再强大的个体也是渺小的,我们个人能做的让别人生活美好的事,实在是有限的。

只有让贫弱者富强,免遭欺侮压迫,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祛散所有的幽暗,那时候,老将才会觉得值得去为奋斗和幸福书写感动的诗篇。

所以,我想说,尽管黄国平把他自己的苦难写成了让全民刷屏的激励诗篇,但我仍然要读成一篇锐利的杂文,将它视为更加隐形的匕首,更为无声的投枪。

我不能因为他一个人的成功突围,就看不到那些仍然陷于泥潭中的寒门子弟。

当他们能够获得普遍的个人实现,我们才可以说,今天的努力,值了,赚了!



Ps:感谢大家各种支持扶持,交流转载请加微信:rengezhi2020 

中学小卖部拍卖320万,大凉山孩子落泪是金:来自铁屋的呐喊
现实版《活着》:死谏和血溅之后能否迎来权力的良知觉醒
许小年高格,卢克文通俗,两个最近挨骂者的隐秘荣辱
是时候提高我们自己的背锅抗压能力了
货车司机金德强自杀:死谏者能否以最后体面激活制度善意
易中天能在厦大野蛮生长,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时代隐痛
把《平安经》捧为“儒林巨制”的官场马屁精遭报应了
学生一句“差评”竟遭学阀权势结伙举报:如何“飞越疯人院”
陈行甲身陷捐赠泥潭:这是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

点击下方名片关注
人格志、谷小九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